物联网工程

专业定位

我校物联网工程专业被列入广东省项目“面向智慧生产的物联网产业”的特色建设专业,也是我校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专业之一。本专业旨在培养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物联网应用企业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从事物联网系统的模块(板卡)级别的硬件或软件开发、系统测试、系统实施安装、系统维护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健康人格、国际视野、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测试、运维、管理等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熟悉掌握物联网信息感知技术、信息传输技术、组网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计算机应用等多学科交叉技术,具有较强的物联网及相关领域的系统设计、实施和维护等能力,能在物联网相关企业从事设计开发、部署运维、项目管理等岗位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培养规格

基本学制:全日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要求:毕业最低学分166学分,修完第二课堂成绩单(含创新创业)规定学分。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物联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等途径分析物联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物联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并实现满足特定需求的软/硬件功能模块与系统,并能够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专业科学方法对物联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设计和开展实验,有效获取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综合,得到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物联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物联网工程领域相关背景知识理解、评价复杂工程及其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和相互约束,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物联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物联网领域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理解多学科背景下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及负责人的角色。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物联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档、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物联网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能,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

为什么选择物联网工程

(一)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

在对物联网方向企业用人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个方面设计了培养目标,系统地考虑了课程、项目、竞赛以及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等各方面因素,与企业联合设计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一体化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二)以“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为培养特色

依托学校电子专业和学院计算机学科的优势,突出软硬件综合开发能力强的特点,将实验、实践与科技竞赛活动紧密结合。所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物联网软件、硬件理论基础、扎实的物联网感知、通信、处理、控制和安全的系统知识,具有从事物联网系统软硬件设计、集成与开发的能力。

(三)混合式教学助力应用能力培养

本专业将采用以“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线下在校内实训室的真实物联网设备搭建典型的物联网应用系统,巩固和提升学习效果。同时利用校外实习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 开学时间
  • 院系 威尼斯wnsr888
  • 教学形式 全日制
  • 学制 4年
  • 学习地点 西校区
  • 学位证书 ⼯学学⼠学位
  • 招生计划 返回招生计划表

课程体系

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适应国家科技化和现代化建设需求,面向珠三角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的发展需求,突出物联网应用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交叉与融合的特点,构建提高“基础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框架。构建“大平台+小模块”的概念,其中“大平台”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学科及专业类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小模块”包括嵌入式应用系统开发模块、Android应用系统开发模块和鸿蒙应用系统开发模块

(1)通识教育课程平台

包括语言课程、文学与艺术课程、历史与文化课程、社会分析课程、道德思政课程等。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具有跨学科理解、学习与沟通能力;能适应多文化团队合作,能够在职业工作环境中有效沟通和交流。

(2)学科及专业类基础课程平台

培养学生具有广阔的专业知识面,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系统地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物联网感知与标识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掌握物联网体系结构、数据传输与安全技术;掌握物联网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和开发能力,具备在物联网系统及其应用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开发和集成的能力;熟悉本行业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3)专业课程平台

包括物联网的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具有运用计算机及信息网络辅助物联网规划、设计、计算、控制能力;了解相关技术标准,具备进行物联网系统及装置研发、设计、制造、运行与管理能力;能够提炼、分析和解决本领域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具备从事物联网及相关领域工程项目的创新实践能力和从事物联网领域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专业拓展模块包括嵌入式应用系统开发模块、Android应用系统开发模块和鸿蒙应用系统开发模块,培养学生的专长,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其中物联网硬件开发模块:培养具备物联网硬件电路的设计、开发、调试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学习和分析能力;物联网软件开发模块:培养具有对物联网产品功能模块的独立开发、测试能力,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具备良好的文档阅读和文档撰写能力。

(4)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组织协调和交流沟通能力。在校内实训室的真实物联网设备搭建典型的物联网应用系统,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学习效果。在校外能够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适应不同角色;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能够积极主动适应社会环境、技术的发展变化,拥有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核心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电路、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物联网通信技术、传感器应用与检测技术、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


实践课程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物联网通信技术课程设计、智能家居综合实践、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课程设计企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获得证书

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

教学条件

目前设有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综合实验室,总面积约 110 平方米,配有物联网开发应用实验箱、物联网综合实验箱、RFID实验箱、移动互联网实验箱、移动互联网开发平台、智能家居实训开发平台等大量物联网和计算机相关技术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目前专业建设3个学生实习基地,与多家物联网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


就业前景

在万物互联的大趋势下,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并深入应用在各产业领域,已在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慧农业、智能交通和智慧医疗等领域得到较好应用,物联网领域发展、行业快速应用引起人才巨大缺口,就业前景广阔。本专业注重学生软硬件能力的综合培养,毕业生可在国家机关、科研机构、学校、公司等物联网产业链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物联网软硬件系统研发、项目规划实施、系统运维管理等工作。


师资队伍

本专业建有一支专兼结合、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7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3人,教学名师2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100%,双师型教师比例65%。本专业的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或实际项目研发经验,在农业物联网、工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有深入的研究。近年来,获得在线教学优秀课程案例一等奖和二等奖;获得中教集团第三届教学技能交流活动一等奖;获得省级教学竞赛三等奖;指导学生获得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二等奖、省级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大赛与挑战杯等大赛取得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的奖项;指导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立项;获批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项目1项;获得校级科研教研项目若干项;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实用新型专利若干项;软件著作权20项。

专任教师

朱婷婷副高级工程师 系主任 广东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委会委员
翟敏焕 讲师 系副主任
鲍军荣 高级工程师 硕士
Baidu
sogou